不知道你有沒有一樣的感覺,看了少年 π後,有股很強的失落感?

這失落最大的失落,來自於:不知自己為何失落?

那到底有沒有失落?越說越模糊。

 

那股為何失落的原因,在我看了幾篇對少年 π邏輯的分析與解釋之後有稍稍的緩解並產生歐~原來是這樣:

原來島是母親,原來老虎是少年自己,原來老虎是人生,人生是由每一段挑戰與感謝挑戰構成的旅程,少年與老虎有了生存的對抗,但最後感謝這對抗帶給他生活的目標,原來......

很多的原來,才剛慢慢了解,卻也默默產生更多的疑問:

奇怪,為什麼每個大影評家的"原來"認知,都有那麼一點的不同,那到底什麼是"原來"呢?

 

這樣的疑問,在我瘋狂的google李安導演與少年 π後,才有了更多的領受。(不說理解,因為李安導演希望帶給觀眾的不是理解(真相),是感受(形象)。)

 

以下節錄李安導演在訪問中,試著回答對這部電影的解釋(他說他一點都不想解釋,因為他也不知道真相是什麼)。

李安說:一開始拍電影是一個statement,當一個陳述者,現在的他是一個programmer ,他希望他的電影像設計一個程式,讓大家玩不是聽與看,所以他不再是拍攝把他的想法陳述出來的電影; 而是把他的想法變成可以啟發大家有自己想法的電影。

簡單來說就是拋磚引玉。

李安說要大家來看電影,是來接受他的想法,來接受一個情境很完整一定有ending、好像都是導演決定的情節的電影,再拍了四五部電影後,他覺得好導演不應該對自己是那麼有把握,應該把說故事、決定電影情節的人留給觀眾。

李安說;拍片是學習,應該從觀眾身上學習。

以上這段完全解釋了我的失落,我終於了解為什麼我會這樣失落,是因為太習慣從電影裡面看到或聽到或得到些甚麼, 從沒有想過;

從電影裡面自己想到些什麼?簡單來說:就是看電影主、被動關係的調適。

李安認為:

camera看到的電影影像是真相,人看到的電影影像是印象。  每個不同文化背景、認知價值觀,看到的電影都不一樣。

 

至於這個故事,很多人想看再看,很多人想要看得更懂,更多人是在電影裡獲得寧靜,電影裡談了信仰與宗教,談上天未知的窮大力量,大家在親情、跟不同人性的人相處、對大環境的失望、對生存下去的掙扎與辛苦、都在這部片上獲得安慰與活下去的出口。

李安說;

人生就是這樣的事情,易經上說:人生唯一不變的事,就是一直在變。所以我們沒有安全感,一直在後面追,慢慢了解,慢慢適應,所以追求不變的道理,最簡單的道理,古老的智慧,讓人有安全感。

因為對人生的不安,所以我只能更謙虛地看世界,更純真的看人生,但是成長逼迫我們對純真喪失, 就像PI失去動物園。

我們對宗教與信仰都是這樣來的,在我們被迫對純真的喪失時,還能保有盼望跟平安。

 

另外關於李安拍電影的感受,他說了這樣的一句話:

我想做出一個讓人看了會平安的電影,但事情總有兩面,當我做平安的事,我自己在這之間是非常不安的。

 

聽了很是佩服,他用生命在做自己的事業/興趣,過程辛苦他衝破,希望帶給人想追求的東西(平安)。

 

No pain, no gain. 這是李安的結語,非常貼切的一句話,再有天分的人,要做出有意義/貢獻的事,都是要經過辛/痛苦的過程,而這過程怎麼度過,就看你怎麼找到平安。

 

而李安獲得平安的方式,是謙卑與專注。

 

PS

大學的時候,有個好朋友曾經跟我說過:追求真相與理性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,最重要的是當一個有智慧的人。這個朋友面對人生很大的挑戰與挫折,最後能跨越過去,是他的謙卑,當時不懂謙卑的力量,現在竟然慢慢能領受一些。:)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李安力量 李安談電影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anpo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